347_174px;

拉面文化

首页 > 拉面文化 > 拉面文化

兰州牛肉面40年之镜像

编辑: 更新于:2019-1-31 阅读:

从挑担经营的地方街边小吃,到如今享誉国内外的“中华第一面”,40年来,兰州牛肉面从家庭小作坊向标准化、品牌化、规模化、国际化阔步迈进。作为地标性小吃,兰州牛肉面犹如一面镜子,映照出兰州经济社会发生的巨变。


清晨,当第一缕阳光掠过城市,兰州醒了。滚滚黄河从城市中心流过,就像人们追逐幸福的脚步,从未停歇。城市的快速发展,让原本安逸的生活开始加速。但只要有丁点儿时间,兰州人总是不忘吃一碗热气腾腾的牛肉面。对于牛肉面的热爱,似乎从小根植于兰州人心里。

大家爱吃牛大碗,拉面师傅像演员,拉起面来像表演,毛细二细和三细,还有韭叶和大宽,一清二白红绿黄,吸溜吸溜全吃光。


从1915年回族老人马保子创造牛肉面到今,兰州牛肉面已走过百年历程。现年62岁的马文斌是兰州牛肉面第四代传人,1975年19岁的马文斌成为兰州一家国营牛肉面馆的员工,从此开始了他40多年的牛肉面生涯。

兰州牛肉面第四代传人 中国面条大师  马文斌:计划经济(时代),全国各地都一样,凭粮票吃饭,没有粮票出去连一碗饭都吃不了。因为粮食是国家的统购物资,每个居民每月供应着27.5斤粮。吃牛肉面就是凭粮票吃饭,大碗就是三两粮票,一毛八分钱,(小碗)二两粮票,一毛五分钱。每天早上工人去上班的时候,家里带一个馍馍,牛肉面一吃完之后就泡一点馍馍一吃,早上也热火了,也就吃饱了。记者:为什么再不要第二碗牛肉面,要泡馍馍呢?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(有限),能吃一碗牛肉面都算是好生活。


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,一系列兴国利民的政策也为兰州经济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,市场经济的到来,让兰州第一批私营牛肉面馆得以出现。

马子禄牛肉面总经理  马汀:大概1986年左右,饮食公司实行了个人承包制,就可以承包自己店面,他(我爷爷)就承包了一个在武都路的店面,挂出马子禄牛肉面。

马有布牛肉面创始人  马有布:我是从1983年自己辞掉工作,在永昌路就开了一个15个平方米的牛肉面店,那时候十个凳子一张长桌子,我就以我的名字马有布,起了个马有布牛肉面,记者:那时候生意好吗?也可以,一天卖四袋子面。不用粮票,直接四毛钱一碗牛肉面。


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渐复苏,牛肉面的市场也逐渐活跃,马有布的店面从15平方米扩大到60多平方米,为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,马文斌所在的国营面馆也进行了改制,随着个体经营牛肉面馆数量的与日俱增,一些问题也日益显现。

1234

上篇:

下篇:

推荐新闻